• 中文
  • English
  • 台語
歡迎參觀王傳文化館
語音導覽地圖
1
2

1F

  • 1歡迎詞
  • 2入口意象:大小王船(佈展中)
3
4
5
6
7

2F

  • 3千歲巡狩
  • 4王爺信仰的五大重要民俗
  • 5代天府
  • 6三十六省燈
  • 7王巡鯤島-王船信仰互動地圖
8
9
10
11
12
13

3F

  • 8屏北與屏南的迎王
  • 9海洋特色的迎王
  • 10王之舟:屏東王船的演變
  • 11東港迎王添載(佈展中)
  • 12典藏王船
  • 13東港漁王船與船體彩繪
14
15
16
17
18
19
20

4F

  • 14迎王儀式
  • 15七角頭
  • 16王令
  • 17千歲爺的姓氏
  • 18出巡遶境
  • 19王船部位介紹
  • 20送王與禁忌
Copyright © Pingtung King Boat Museum
All Rights Reserved.
歡迎詞
歡迎詞

小海: 哇!哇!哇!把拔,妳看我好厲害,接到這麼多糖果ㄟ。

爸爸: 好棒,接到越多就代表越平安唷。
今天是王船的開光點睛儀式,才會有撒吉祥糖餅的活動啊。跟妳說,點睛後的王船就像注入了靈魂,變成神明,具有神性喔。

小海: 王船好高好大喔,老師說王船是我們東港的特色,但是為什麼我們要造這麼大的一艘船啊?

王船: 小海~~妳好嗎?

小海: 誰啊,是誰在跟我講話啊?

王船: 我是王船啊,是專門敬送代天巡狩的王爺們的交通工具,也要幫助王爺押送瘟疫鬼神離開人間呢。來,上來吧,在迎王之前,讓我帶妳看看我和王爺的故事吧。

爸爸: 小海,別害怕,是王船大爺在跟妳打招呼呢。

小海: 我不害怕,只是覺得好神奇喔。

爸爸: 呵呵..來到東港的朋友們,你們是不是也覺得很神奇呢?
王船文化可是我們東港人的驕傲!歡迎你們來到「屏東縣王船文化館」,這裡是全臺唯一以王船為主題的文化館,不但實體保存了東港王船,還有360度投影的沉浸式劇場,能夠身歷其境體驗迎王祭典的盛大場景喔。現在,就跟著我們一起深入三年一科的東港迎王吧!

入口意象:大小王船
入口意象:大小王船

小海: 哇~把拔你快來看,這裡有兩艘小船耶。

王船: 祂們跟我一樣是王船喔!

小海: 耶~王船大爺你又出現了!那祂們怎麼比較小呢?

爸爸: 從前沿海的居民為了要驅逐瘟疫,就用船來把瘟疫送走。有些習俗是讓王船在水上漂流,稱為遊地河,有的則是將王船焚化,稱作遊天河,還有部分廟宇會恭奉王船,這兩艘小船就是象徵祭祀在廟宇內的「永祀王船」喔。

小海: 仔細看,祂們一大一小呢!而且大船跟小船的船頭方向不一樣?

王船: 小海有很棒的觀察力耶!小船船頭向外,大船船頭向內,比喻小船出港,而大船載著滿滿的漁獲入港,這意味著用小小的本錢,賺進大大的財富喔!

小海: 大小王船上也都有眼睛耶!

爸爸: 小海,王船上的眼睛稱為「龍目」,還記得我們進來前,從館外往上看,不是有個圓形的開孔嗎?那就是象徵「龍目」喔!我們逛完文化館再繞出去看看吧,據說建築物下方折線就像海浪喔!

小海: 把拔,旁邊有個沈浸式劇場耶!

爸爸: 那裡頭記錄了2科的迎王祭典,欸欸!小海等等呀!我也一起去呀

千歲巡狩
千歲巡狩

王船: 小海~我現在帶妳來看看台灣重要的信仰,妳知道台灣常見的神明有誰嗎?

小海: 是媽祖和王爺對不對?

王船: 答對了,有人會叫王爺是千歲爺喔!祂在西部沿海很受歡迎,所以大家才會說「三月瘋媽祖,四月王爺生」。

小海: 我聽過王爺公,但不太知道祂的故事,王船大爺,你講給我聽嘛。

王船: 呵呵,王爺不是特定的一位神喔,祂有很多位,來源說法也很多,普遍相信:玉皇大帝會派遣王爺當特使,負責「代天巡狩」,到每個地方去驅除瘟疫,保護居民的安全。
從前台灣氣候溫熱潮濕,常常發生瘟疫,王爺信仰在明、清時期,被閩南、廣東的移民傳到台灣,落地生根,逐漸發展成用我們王船來載送王爺,把瘟疫帶走的習俗。

小海: 我們家常常去拜王爺,每次廟裡都好多人,感覺大家很依賴王爺。

王船: 是啊,台灣西南沿海和澎湖,都有王爺和王船信仰,每個地方的風俗都不太一樣,各有各的特色。而且啊!臺灣有些地方的王船已經慢慢變成獨立的神體,不像以前只是儀式中的法器,我也可以保祐大家呢。

小海: 王船大爺,那你也要保佑我喔。

王爺信仰的五大重要民俗
王爺信仰的五大重要民俗

小海: 王船大爺,我最喜歡我們東港迎王了,到處都好熱鬧啊!

王船: 呵呵,我也喜歡。小海妳聽過「北西港 南東港」嗎?除了東港,其他地方也有迎王祭典喔。

小海: 哇,還有啊。

王船: 呵呵 ,小海抓緊了!我們去台南、雲林看看吧!
首先「西港」指的是台南西港刈香,這裡的遶境地區大多為農村,王船的船桅上掛的不是航海用的順風旗,而是鯉魚旗。船艙保留了明清官船的形制,被隔成十三艙。小海等等可以看看有哪十三艙喔!

小海: 好~其他的呢?

王船: 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的建廟緣由很有趣,來自一艘從其他地方海漂過來的王船。那裏雖然不舉行王船祭典,但因爲分靈很多,南鯤鯓代天府被稱為「臺灣王爺總廟」。

小海: 王船漂了那麼遠來到台灣,真神奇。

王船: 第三個是「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」,三大廟指的是歸仁仁壽宮、關廟山西宮和保西代天府,他們有上百年「三角交陪」的好情誼,交陪是台語「與人交際往來」的意思,廟宇也會喔,當其中一座宮廟舉辦祭典時,其他「友廟」就會一起出動神轎、陣頭,共同慶祝。

小海: 真沒想到神明也像我們一樣有好朋友。

王船: 可不是嗎。再來~雲林「馬鳴山五年千歲大科」,在寅年、午年、戌年舉行盛大祭典,祂們有「龍船換班」的儀式,讓新、舊當值的三位千歲爺交接職務!各地的祭典是不是讓人大開眼界呀~

代天府
代天府

小海: 王船大爺,迎王就是迎接從天庭來的千歲爺對吧?那祂們到東港後,要住在哪裡呢?

王船: 千歲爺們會住在由東隆宮正殿改成的「代天府」裡。迎王是三年一科,也就是三年一次,所以代天府也是每三年就要建造一次喔。

小海: 代天府是千歲爺的臨時辦公室對不對?

王船: 沒錯,從請王到送王這段時間一共是八天七夜,千歲爺都會在代天府裡辦公或休息。通常代天府會在請王的前三天開始佈置,首先要上樑,上樑是一種傳統建築儀式,將一種叫做「太極金」的金紙、紅布袋和鹼粽綁在中樑上,意味王府建造完成。

小海: 紅布袋裡裝什麼呢?

王船: 裏頭裝著銅錢、錫、碳、五穀和鐵釘唷,有豐收、添丁添財和生生不息的意味。

小海: 喔~那這樣千歲爺們就可以入住了嗎?

王船: 還沒呢~把臨時牌樓原本遮住「代天府」三個字的紅紙掀起來,這才表示已經佈置好了。這時,案桌改成圍上繡有「代天府」的蟒龍桌裙,擺上滿滿的山珍海味、水果、茶和酒、發粿、鞭炮,等大家按照儀式參拜後,將溫王爺、中軍爺請入府安座,儀式就正式完成。對了,從這時候開始一般人可是不能進去的喔!

小海: 我還有個問題,正殿變成了代天府,那原本住在正殿裡的神明,祂們要去哪呢?

王船: 除了溫王爺的鎮殿神像仍留在正殿裡,其他王爺金身和神明會移到偏殿暫時居住、辦公。

小海: 參觀的朋友們,二樓展廳裡有一座迷你的木作代天府,很漂亮,大家別錯過喔。

三十六省燈
三十六省燈

小海: ㄟ~這裡好多燈籠喔,我來數一數,一二三四…,哇,一共有36個燈籠,上面還有字呢。

王船: 這些燈籠上面寫了三十六個地名,祭典的時候,會掛在王府戲台旁邊,準備送王的時候也會把它們掛在船身兩側,象徵王船可以「遊府吃府,遊縣吃縣」。

小海: 哇,王爺走到哪裡就可以吃到哪裡ㄟ真有福氣!

小海: 不過這些地名,除了台灣,還有雲南、江蘇,嗯…..有些我不太認識。

王船: 這些地名反應了台灣光復後,當時國民政府在中國的行政區編制。這可是只有東港才有的喔!其實東港迎王還保留了好多不同時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祭儀,像是升帥旗帥燈、遷船遶境,有些都快失傳了,好在東港還看得到。

小海: 這些儀式都好有趣,失傳太可惜了啦。

王巡鯤島-王船信仰互動地圖
王巡鯤島-王船信仰互動地圖

小海: 王船大爺,你看,這有個發亮的地圖,介紹台灣不同地區的王船系統。

王船: 呵呵,這個裝置可以互動喔!走~我們往北方去看看,我先跟妳講講八掌溪流域的特色。在布袋、東石一帶,當地認為代天巡狩的客王會搭乘隱形的王船前來,地主的眾神明為了表示歡迎,會由信徒扛轎讓眾神親自下水迎接,稱為「衝水路、迎客王」。

小海: 真是夠有誠意的!

王船: 另外,雲嘉平原王船系統中,沿著朴子溪的王船,體積比較小,採用竹架紙糊的方式製作,並且在船身底部設立4個支架,可以停泊在陸地請王,可以看到「扛船送王」是這地區的一大特點。

小海: 北台灣、澎湖、金門也都有各自的王船系統,我以後也要去參加其他迎王祭典,比較各地的差異!

王船: 是啊,仔細看這個互動投影地圖,就知道台灣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王船了。不妨找找我們「東港迎王」在哪裡唷!

屏北與屏南的迎王
屏北與屏南的迎王

爸爸: 小海啊,妳跑去哪了?

小海: 剛剛王船大爺帶我去看台南還有其他地方的迎王祭典喔!

爸爸: 呵呵,我們屏東王船,也可以再區分為屏北與屏南兩大區域,不同地區的地理環境、族群聚落以及產業生態,都會對王船文化產生影響,屏北與溪流環境有關,屏南則具有海洋氣息,發展出不同特色喔。

小海: 嗯…具體有什麼特色啊?先講講屏北吧

爸爸: 屏東市靠近下淡水溪的六塊厝、大洲、頭前溪等聚落,會在溪流中送王,這裡也與東港關係緊密,「請王」時會先在東港東隆宮舉行王令開光,暫時供奉在大殿,之後擇日再來東港東隆宮請王。過去這幾個區域不做王船,而是將王令放在王爐上放水漂流。現在有些地方使用紙紮的王船,也有地方沒有王船,仍是送王爐和王令。

小海: 那屏南呢?

爸爸: 屏南地區就屬我們東港、小琉球、南州最具代表性。另外呀~枋寮以南也有王船,他們大多保留了清代末年的漁船式樣,比較古樸。還有像是滿州鄉八保祭典,除了民間信仰中常見的乩童和法師,還會加入原住民族斯卡羅族或是排灣族的向婆,也就是巫師。代表了族群融合,這也是屏南的特色喔。

小海: 很多地方有王船,但真的都不太一樣,真有趣!

海洋特色的迎王
海洋特色的迎王

小海: 把拔,你說屏南王船有海洋氣息,是什麼意思呢?

爸爸: 喔~其實,這裡的王船信仰,從最早祈求瘟疫退散,演變到今日,更加入了祈求捕魚豐收、出海平安。另外,不管是迎王或送王,都在海邊進行,可見無論是信仰、產業和文化,都跟海洋息息相關喔。
我再舉個例子給妳聽,小琉球有個獨一無二的儀式叫「逡港腳」,眾神明的神轎會登上漁船,在海上巡島一圈,在王爺來臨前幫祂巡邏。

小海: 哇~這不是在海上繞境嗎?太酷了把拔你剛剛還提到南州,快點多告訴我一點嘛

爸爸: 哈哈~別急,南州迎王有個特色,在祭典最後一日會搭建「龍虎平安刀橋」,信眾走過橋,相信就能平安喔。對了,小海妳知道為什麼這些祭典都在入秋後舉行嗎?

小海: 我猜、我猜!秋天時,比較少下雨,颱風也少,適合辦熱鬧!

爸爸: 小海真聰明,對我們漁民來說,夏天是重要的捕魚季節,大家忙著出海工作,到了深秋,天氣轉涼,這時候來舉行王船法會,祭拜的食物比較不會腐壞,漁民也比較有空,正好來祈求全家平安,來年漁獲豐收。法會有很多事情要準備,除了地方上熱熱鬧鬧,也為生活帶來不一樣的忙碌和歡樂。

小海: 對啊,每次迎王的時候,在外地工作的堂哥、堂姐、叔叔、阿姨都會回來,好像過年喔!

王之舟:屏東王船的演變
王之舟:屏東王船的演變

小海: 把拔,看了這麼多地方的王船後,我覺得東港的木王船又高、又大,好帥氣喔!

爸爸: 東港也曾經用過紙王船喔,在更久更久以前也不是用火燒來送王。

小海: 欸!那以前是怎麼送王的?

爸爸: 清代時,東港送王延續古時「遊地河」的習俗,也就是將王船放到水裡讓它流走,為了讓王船送出海後,能漂得很遠,那時候採用木造,體型比較小,船身也沒有漂亮的彩繪。
而現在改成燒王船,這個叫做「遊天河」。大概到清代晚期,東港和大多數的王船都從放水漂流的遊地河改成火化的遊天河,並且使用竹架紙糊的方式製作。

小海: 那怎麼變成我現在看到的木頭王船呢?

爸爸: 因為東港的漁民經濟越來越好,大家覺得都是王爺的保佑,所以想說可以多出一點錢來做木造王船,加上隨著石油危機物價上漲,其實紙糊的船也不便宜了!漁業興盛後,東港培養了許多技藝很棒的造船司,就有人可以幫廟方造王船了,造船廠也能提供木料。從1973年的癸丑科開始,東港就改成木造王船,這也變成東港的特色。

小海: 此區展出許多屏東王船的歷史影像喔,來找找看紙糊王船在哪吧!

東港迎王添載
東港迎王添載

小海: 把拔!為什麼王船上面堆了那麼多東西?

爸爸: 這個叫做「添載」,為了謝謝王爺代天巡狩來保護我們,大家會準備一些用品,讓王爺回天庭的路上有得吃有得用。

小海: 那我們要準備什麼給王爺呢?

爸爸: 王爺在船上要辦公,所以會有筆墨、硯台;不能餓著王爺了,所以有鍋碗瓢盆和廚師;食材不能馬虎,雞羊牛豬魚、蔬菜水果、油鹽等調味料樣樣都不能少!王爺路上需要梳洗,所以貼心準備梳子與剃頭刀。累了要休息,也準備了棉被與草蓆。

小海: 哇,跟我們的生活一樣耶!

爸爸: 王爺這麼照顧我們,大家自然都是卯起來準備。我們還擔心王爺在路上感到無聊,水菸、樂器、骰子、四色牌,這些好玩的也都備著了!

小海: 把拔,這麼多東西要準備,不會忘記嗎?

爸爸: 所有物品會列成清單,搬上王船時,必須一一核對,也要由特定的工作人員來搬上船,一般人沒辦法參加添載工作,但是可以到廟裡捐香油錢買「添載包」,裡面有米、鹽、豆子、糖、油、醋、柴和紙錢,到時候會和王船一起火化,送給王爺喔。

典藏王船
典藏王船

小海: 哇~ 把拔,這裡也有艘大王船耶!
我本來想王船最後會燒掉的話,沒來參加祭典的人,不就看不到王船了?其實燒王船的時候人很多,我也看不清楚,還好這裡有艘王船。

爸爸: 對啊~原本王船是為了儀式而建造的,通常在迎王前一年完成,送王時就會火化。現在東港造船師傅年紀大了,造船技術面臨斷層,為了保存這項技術,於是請資深造船師傅在文化館裡面建造這艘等比例的東港王船。

造船師傅: 你們好啊,我也是造船師,跟你們說呀,這艘典藏王船長42尺,寬11尺4寸,高15尺,為了尊重習俗按等比例製作,但其實比祭典的王船稍微小一點。它保留了傳統王船的精華,像是五王厝、大公厝,船身彩繪了黑鮪魚、旗魚這些東港常見的魚種,很有在地特色喔。

小海: 好棒,我平時也可以來找王船大爺玩了!

造船師傅: 它和成為神體的王船不一樣喔!因為是展示用,這艘王船沒有開光,你們可以近距離觀察我們師父的好手藝與智慧!

東港漁王船與船體彩繪
東港漁王船與船體彩繪

小海: 王船身上的彩繪好繽紛阿~

爸爸: 對啊,到了80年代,台灣經濟變好,這也反映在廟宇工藝上,色彩更加華麗、裝飾也越加繁複。王船上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彩繪,包括忠孝歷史故事或是吉祥的龍鳳圖案。
不同地區的王船彩繪也不太一樣,在屏東地區,船首常畫財子壽三仙,人們相信祂們可以帶來財富、保佑孩童、祈求長壽喔。船身上半部和船尾則彩繪有雙龍或團龍的圖樣。

小海: 上面也有很多魚ㄟ。

爸爸: 對,屏東靠海生活的漁民很多,大家都希望捕魚能夠豐收,所以王船吃水線以下,會畫上當地時常捕到的漁獲。

小海: 我看看,有東港特產黑鮪魚,也有旗魚、龍蝦、螃蟹。

爸爸: 這就是漁王船的特色喔。東港和恆春的王船,也因為漁區裡的魚不一樣,而彩繪了不同的魚類喔。
小海,我再跟妳說個東港王船的特色,一般船首會做一對彎彎的虎牙,東港王船的虎牙中間多了一個「戟」,因為王船是千歲爺的戰船,所以又稱為戰戟唷。

小海: 喔~

迎王儀式
迎王儀式

小海: 把拔,迎王要做些什麼事情啊?我想幫忙。

爸爸: 迎王祭典的程序可不少喔,首先在前一科送王後的第三天,就會抽籤決定下一科的職務,接著,在迎王前兩年開始造王船。而中軍府是千歲爺的先鋒部隊,幫忙監督王船的建造,「中軍府安座」表示神界也進入祭典準備階段了。

小海: 原來不只人要準備,連神也要準備啊!

爸爸: 是啊,再來是「進表」,把恭請千歲爺來東港的文疏放到金爐焚化。然後「設置代天府」,也就是佈置千歲爺的臨時住所。接著「請王」,表示祭典要開始了喔。

小海: 到這才跑完一半的流程!

爸爸: 每道流程都很重要,接下來「過火」儀式,可以淨化王令和王轎。然後進行連續4天的「出巡遶境」,為民眾驅邪除穢。「祀王」是進獻食物給五位千歲爺享用的意思。接著就將王船從造船廠移出來,等送王前一天進行「遷船」遶境。

小海: 對~大家一起讓超大的王船在路上行走,真的很壯觀!

爸爸: 哈哈,「遷船」主要目的是沿途收煞驅瘟,並進行「和瘟押煞」儀式,保佑合境平安。

小海: 王爺一連工作好幾天,真辛苦!

爸爸: 所以我們會舉行「宴王」,在王府設宴款待千歲爺們八天的辛勞。

小海: 最後是「送王」對嗎?

爸爸: 沒錯,最後是恭請千歲爺上船後燒化王船。

小海: 再來又要等三年了。

爸爸: 對,燒王船代表這科的迎王圓滿結束了。

七角頭
七角頭

小海: 把拔,什麼是七角頭?

爸爸: 七角頭是早期東港包含下頭角、頂頭角、下中街等的七個聚落,這些角頭村莊各有不同的人文風采,極有向心力而且和迎王祭典關係緊密。迎王的時候,七角頭負責扛七位神明的神轎,就是5位千歲、東隆宮溫王爺和中軍府。另外,等到遷船遶境和送王的時候,也會由角頭轎班出動,大千歲的轎班負責搬船身,其他轎班則搬運王船的其他部位。

小海: 怎麼分配哪個角頭扛哪位神明的轎子啊?

爸爸: 我們前面說到,送王後會用抽籤決定職務,就是決定哪個角頭扛哪位神明喔。

小海: 所以他們每科扛的神明可能都不一樣囉?

爸爸: 對喔。所有轎班人員都是義務性質,而且是父傳子,子傳孫,一代一代傳下去,許多在外的遊子,迎王時都會趕回家鄉幫忙扛轎,還有穿著轎班衣服的小小轎班也跟著大人遶境喔。轎班在祭典期間的工作很辛苦,所以特別讓他們可以進到王府拜千歲爺喔。

轎班人員: 回家鄉參加迎王轎班是一定要的啊,我轎班,我驕傲啦。穿上轎班的衣服代表榮耀,很多長輩年老過世的時候,還會把轎班衣服一起入棺陪葬呢。

王令
王令

小海: 把拔,這些是什麼啊?

爸爸: 這個叫做王令,是木頭做的令牌,會代表千歲爺出巡繞境,保護居民。

小海: 為什麼有那麼多支王令,顏色也都不一樣呢?

爸爸: 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千歲爺喔!迎王的時候,玉皇大帝會派五位千歲爺來東港,大千歲是黃色的王令,二千歲是紅色、三千歲是黑色、四千歲是綠色、五千歲是紫灰色。

小海: 聽到這裡我都暈了!

爸爸: 哈哈,我還沒講完呢~作為地主的東隆宮溫王爺是藍色王令,而王爺的先遣部隊中軍府也有王令,是白色的。所以,你看到王令的顏色,就知道祂是哪一位神明了!

小海: 那王令是誰做的啊?

爸爸: 王令要委託專業的師傅手工製作,小海,妳有看到王令表面那些細緻的龍紋嗎?這是使用一種叫「粉線」或是「盤漆線」的傳統工藝技法喔。師傅將植物漆與石粉混和成黏土,再搓成細線,在王令上盤繞出圖案。

小海: 王令代表千歲爺們,那千歲爺們回天庭後,這些王令怎麼辦啊?

爸爸: 王令會跟著王船一起焚化,所以每科都要重新製作喔。

千歲爺的姓氏
千歲爺的姓氏

小海: 把拔,這裡也有燈籠,上頭寫著不同姓氏

爸爸: 這裡展示歷次來代天巡狩的大千歲姓氏喔

小海: 咦?每科都不一樣嗎?

爸爸: 對~每科會迎請5位王爺,分別是大千歲和二、三、四、五千歲。每次來的王爺姓氏都不一樣喔。

小海: 怎麼知道這次請到誰?還有..怎麼請過來呢?

爸爸: 請王儀式又叫請水,因為相信千歲爺是搭船過來,大家會到鎮海里的海邊,恭請千歲爺駕臨。

小海: 怎麼知道祂駕臨了沒?

爸爸: 這可是重頭戲啊!當請水隊伍來到海邊,各個轎頭的「頭籤」,也就是千歲爺降乩的代言人,會來到「請王台」報寫千歲爺姓氏。其實,前一天祭典的大總理和幾位主事者,已經透過擲筊知道要來的大千歲姓氏了,但他們要保密,直到請水時,頭籤報出正確的姓氏,才能公布,也就代表千歲爺降臨了。

小海: 那如果報錯姓氏怎麼辦?

爸爸: 就會請「頭籤」退駕,一直進行到報出正確姓氏為止。公布正確姓氏時,整個海灘歡聲雷動,帥旗、帥燈會當場寫上千歲爺的姓氏。

小海: 哇,千歲爺終於來了,真是太棒了。

王爺: 大家好,很高興到東港來,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喔~

出巡遶境
出巡遶境

小海: 我最喜歡出巡遶境了,大家都在放鞭炮,好熱鬧。

爸爸: 千歲爺出巡遶境是祭典的重頭戲之一,用意是為地方清除邪祟、疾病,讓老百姓過著平安無災的生活。

小海: 遶境一天就遶完了嗎?

爸爸: 出巡遶境一共四天,前三天是到東港鎮的南、北、中三區,第四天到農村遶境。那時信眾會擺放敬神香案來迎接王駕,廟宇會準備馬草、清水和水果給王馬吃,陣頭也會跟隨神轎一起出巡。

小海: 遶境隊伍人這麼多,要怎麼約?

爸爸: 遶境隊伍除了有在地宮廟,許多外地廟宇也會來參加喔!這些隊伍每天會在指定地點集合,鳴炮三響後出發,大家按照隊伍編號及規畫路線依序前進,走在千歲爺陣容最前面的是王馬,再來是各角頭旗幟、龍虎旗,然後會看到七支涼傘,最後是神轎。

小海: 你看,角頭轎班的衣服顏色都不一樣ㄟ,頭上還戴著斗笠。

爸爸: 那叫「魯笠」喔,魯笠和腰帶都是轎班服的基本配件,而7種顏色的轎班服代表7位不同神明的顏色,例如大千歲是黃色、二千歲是紅色、三千歲是黑色。還有「神轎轎前燈」也是這七種顏色。

小海: 我知道了~看顏色就知道是哪位神明的神轎了。

王船部位介紹
王船部位介紹

小海: 把拔,王船真的好氣派喔。

爸爸: 是啊~王船依照古時候的形制建造,船上最重要的就是神明的空間「王府」,設置在甲板的正中央,千歲爺的王令登船後會供奉在這裡。王府後面是大公厝,裡面有八仙桌、太師椅等,是神明開會辦公和休息的地方。大公厝兩邊有廚房與浴室。

小海: 真是一應俱全!

爸爸: 王船通常是三桅帆船,通常接近船頭的兩側船舨上會放「執事牌」「代天巡狩牌」來彰顯排場、增加威望。船首的中央有個圓圈,那叫姓氏框,請王後會在上面寫上當科大千歲的姓氏。

小海: 那船尾那五面旗是代表什麼意思呢?

爸爸: 那是「五方五營旗」,代表鎮守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的五個方位的軍隊,方位顏色的設計是按照五行相生的原理,例如:南營的紅旗鑲黃邊,象徵火生土。

小海: 那王船旁那兩艘小船是給小孩坐的嗎?

爸爸: 那是接駁船可以當救生小船,也可以兼作採買船。很貼心吧,什麼都替王爺想到了。

小海: 而且好像王船上都會派駐執勤的水手?

爸爸: 對啊,通常會派駐船長、舵工、香火工、廚師等工作人員,從小人像的樣貌跟手勢,就可以猜到他們的工作喔!

小海: 感覺千歲爺在王船上過得很舒適!

送王與禁忌
送王與禁忌

小海: 時間過得好快,竟然要送王了。

爸爸: 送王一樣是到鎮海里海邊,王船上已經裝滿了金紙、米包等各種添載物品,七角頭轎班負責遷船,大家焚香向千歲爺告別,看到熊熊烈火把王船燒化,就代表王船已經啟航回天庭了。

小海: 把拔,現在為什麼那麼安靜呢?

爸爸: 迎王祭典很熱鬧,送王要有禮貌,也有些禁忌要注意,王船燒化後,大家跪地一拜,把香插在海灘上,就立刻起身跟隨神轎悄悄離開,不可以有聲音,也不可以回頭看。

小海: 小小聲,我知道了。

爸爸: 過去千歲爺離開的七天裡,鎮內不可以有鐘鼓聲、戲曲聲、鞭炮聲,以免千歲爺以為信眾又再次歡迎而回來,這樣做也是防止那些瘟神疫鬼聽到聲音跑回東港,現在社會型態跟過去不同,這些禁忌的時間已經縮短成三天。還有,為了避免無形的王船和漁船相撞,三天內是禁止出海捕魚的。

小海: 希望王船大爺順風,千歲爺們一路平安,我們三年後再見囉。

王船、王爺: 謝謝大家熱情招待,祝大家平平安安喔。

爸爸: 各位朋友,謝謝你們的聆聽。

爸爸+小海: 歡迎再來東港和王船文化館玩喔!